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省文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围绕“一条主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两个能力”(热门文博场馆接待服务能力、配合建设文物要素保障能力),把握“三个并重”(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与深化文明研究阐释并重、做优文化服务与做强文化供给并重、推进文化传承与促进文明互鉴并重),紧扣“四项任务”(文物保护法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十四五”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谋划编制、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好用好文物综合管理系统),实施“六项工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秦东陵考古发掘研究、西安碑林博物馆扩建开放、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抗战文物保护展示、石峁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努力推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新突破,积极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文物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抓实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抓强政治机关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建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持续推动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成果转化并向基层延伸。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严格党员发展标准程序,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深化“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选优配强基层党务干部,组织开展新任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扎实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群团统战工作。
3.抓严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四次全会安排部署,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夯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疾,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为陕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4.抓好巡视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抓好上轮巡视问题整改,将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整改成效推动文物事业发展不断向前。全力配合做好下轮巡视各项工作,切实强化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进一步深化认识、端正态度,严守巡视纪律、加强组织领导、服从巡视安排、做好服务保障,坚决确保巡视工作取得实效。
二、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5.全面启动文物保护法宣传贯彻实施。组织全系统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推动文物保护法明确的重要制度落实,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细化完善配套制度措施,推动我省文物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更加衔接协调、系统完备。修订《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和推进陕西帝陵等重要文物保护立法。
6.统筹做好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开展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认真做好“十五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谋划编制。统筹推进秦岭、黄河流域、石窟寺、陕甘和陕甘宁片区、长征、抗战等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公布。
7.持续推进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召开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总结推进会。以县为单位完成实地调查任务,组织普查信息审核、新发现认定、名录整理等工作,做好相关调研指导和质量监管。持续开展四普宣传报道工作,精心做好成果展示。开展抗战文物专项调查和数据复核,继续做好蜀道、秦直道遗址等调查和保护利用工作。
8.夯实文物基础工作。推进西安钟楼、鼓楼、栎阳城遗址、西汉帝陵、唐代帝陵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加快汉阳陵、半坡遗址等保护规划申报审批,做好桥陵、景陵、李茂贞墓等保护规划公布实施。启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和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实施韩城文庙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开展土遗址、石窟寺预防性保护试点,完善土遗址、石窟寺预防性保护操作规范。持续做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数据采集和三维扫描。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实施石峁遗址、西安城墙、西安碑林古建筑群、合阳文庙尊经阁等保护修缮工程。推进航天六院、耀县水泥厂等“一五”时期工业遗址纳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9.强化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持续推动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经验推广,深入实施延安革命旧址研究性保护项目。举办革命场馆负责人培训,提升全省革命场馆馆藏文物管护水平,推动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征集、鉴定、修复、研究、建档等工作。持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办好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联席工作会议,实施一批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项目。
10.加大文物执法督查培训力度。持续开展“鹰”系列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深化9厅局联合专项打击行动成果成效。开展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卫星遥感执法监测,指导地市严厉查处文物行政违法问题。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培训和各类应急演练。
11.强化文物安全监管。积极参与文物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做好国保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开展全省博物馆安全督导检查和季节性消防安全抽查检查活动。修订完善《群众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巡查管理办法》,推动相控阵雷达、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田野文物安全防护。
12.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成榆林长城博物馆,重点实施榆林镇北台长城文旅融合区、红石峡一期工程、定边盐场堡、镇靖堡至龙洲堡风景道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开展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出版《陕西黄河文化价值研究》,编写《陕西黄河文化遗产图录》,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探索建立陕西黄河文化标识体系。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重要点段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
13.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围绕石窟寺风化、砂化、水害等病害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彬县大佛寺石窟水害治理前期勘察研究,做好陕北中小石窟文物保护。强化石窟寺数字化保护,推进红石峡摩崖石刻数字保护项目实施。
14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持续做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保护管理。积极推进石峁遗址申遗,实施相关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申遗要件编制,加快做好申遗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强考古研究阐释
15.扎实推进考古和历史研究。加快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创建,推进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建设,实施秦东陵考古坑壁加固工程,建成“秦东陵发掘保护方舱”。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继续实施石峁遗址、太平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加快石峁遗址、杨官寨遗址等考古报告出版。
16.全面提升配合建设文物要素保障能力。推动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督导高质量项目建设文物保护要素措施落实,主动对接做好延榆高铁、福银高速改扩建、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电力、能源等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中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加大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
17.做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积极落实部省《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推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做好规划修编、考古和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快配合做好大遗址保护宣传片拍摄和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建设等工作。完善石峁遗址、乾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乾陵司马道西侧边坡防护、述圣纪碑和无字碑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等工程实施。开展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及立项工作。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18.不断完善博物馆体系布局。西安碑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制定下发《陕西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西安、宝鸡、延安等博物馆城建设。指导做好长城、秦岭、西部机场等重点博物馆建设开放工作,支持榆林、麟游、吴堡等市、县级博物馆建设,遴选挂牌一批社区博物馆,加快构建类型完善、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
19.全面优化管理服务能力。对标“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加快实施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提升改造工程,通过设施设备更新、环境提档升级、加强培训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热门文博场馆的硬件设施、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标“卓越博物馆”创建,不断发挥市级博物馆的辐射带动作用,遴选第二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用好“大馆带小馆”帮扶机制,支持文物藏量大、馆舍设施较好的博物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用好陕西文博智慧票务系统、“境外融合服务平台”,科学合理做好观众预约参观工作。持续加强“黄牛”“黑导”打击整治和第三方平台监管约束。
20.强化公共文化供给。统筹各地优势资源,采用省市联动、片区协同的方式,策划省级博物馆原创展览和中小型博物馆特色展览,落地推广原创展览“1+N”展览模式。举办秦晋豫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秦晋豫‘十四五’考古新发现专题展”。做好“历史文化进万家”“博物馆里读懂中国”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推进“陕西省青少年文博素养培育基地”建设。做好文创产品跨界融合开发,打造更多国货“潮牌”“潮品”。
21.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实施抗战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抗战场馆改扩建和展陈提升项目、抗战主题联展、巡展。深化馆际、馆校合作机制,指导“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启动革命纪念馆场馆展陈与讲解优化提升项目,持续加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川陕红色交通线”“红色青年奔赴延安”主题游径建设,做强“新时代青年延安行”红色品牌。
22.做好馆藏文物和社会文物保护管理。持续开展博物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推广应用全省馆藏文物管理系统。开展全省文物标准化库房评选,做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规范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持续做好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资质审核和标的审核备案工作。积极推进中央地方共建区域文物鉴定中心建设,举办全省社会文物管理培训班、公益鉴定大讲堂,指导做好公益鉴定咨询服务,促进民间收藏和文物市场有序发展。
五、扩大文物传播力影响力
23.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加快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布局,持续开展援助缅甸蒲甘他冰瑜寺文物修复、中亚联合考古等重点项目。举办赴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秦汉文明主题文物展览,继续推进中美数字教育、中英骏工程、中法公输堂、茂陵石刻和秦兵马俑修复等文化遗产合作项目。
24.推进港澳台交流长效合作。举办赴香港秦汉文明展、红色文化展,赴澳门“天下承风——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赴台“盛世壁藏——唐代壁画”展,持续开展“陕耀华夏·盛世长安——陕西文物宝岛行”系列活动,征集评选“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两岸作品”。举办台湾中华历史研习营,组织港澳台大学生在陕文博单位实习活动。
25.构建文物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加强中外文明比较研究与中华文化国际推广传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重要考古发现的主题宣传,精心打造“文化中国行·宝藏陕西”“陕西博物馆之旅”等品牌栏目,深化与中、省主流媒体交流合作。严格新闻发布制度,健全文物舆情监测应对机制。举办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主会场活动。
六、加强文物工作保障支撑
26.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出台《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与省科技厅、省社科联联合加快陕西省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继续做好“两链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专项,“陕西省文物保护利用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砖石质古塔结构稳定性评估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组织完成2025年度国家、行业、省级等各层级标准制修订申报工作。
27.夯实文物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规定及配套政策。持续实施文物人才培养“秦鼎工程”,加大专业人才招聘引进力度,继续开展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人才推荐评审,举办陕西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协调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力量。
28.强化项目资金效能管理。提高项目谋划、争取、实施水平,优化项目方案技术规范,推动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闭环管理。加强直属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开展专项资金项目财务验收和绩效监控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29.提升政务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机关管理能力和作风建设,做好值班值守、督查督办、信息报送、公文处理、档案管理、机要保密、信息公开、信息化建设、“放管服”改革、资产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保障政务高效运转。
来源:文旅之声